天涯文艺出版社

 

 

bullet

首页

bullet

本站新闻

bullet

出版图书

bullet

新书介绍

bullet

艺术大师-李洪涛主页

bullet

旅美作家姚园之旅

bullet

常青藤诗刊

bullet

常青藤论坛

bullet

信息反馈

 

                                 

                               

 

 

常青藤》诗刊第期(2006年)

 

比邻而居的诗人
──伊凡《微雕里的诗语》序
钱志富

  伊凡在诗歌上与笔者比邻而居。常言道:千金难买好邻居。我的这个邻居 可以说是万金也难买的。因为我们常常作著生命和灵魂深处的精神串门,当然主要是他到我这儿来。笔者也到过他那儿,但由于地方限制和各方面的原因,所以他到我这儿来的时候多──他大约能够准时地在我想他的时候想跟他说点什么的时候从香港给我打来长途电话,有时是在他周末休息的时候,有时是在他上班回家的路上。 每次电话我们都要聊很久,什么东家长、李家短的,当然我们的话题仅限于诗歌上, 仅限于微型诗上,别的话题涉及的比较少。
  伊凡是写微型诗的圣手。笔者第一次读到伊凡的微型诗就打心眼里喜爱。笔者曾在重庆出版的《微型诗》诗刊2003年冬季号上对伊凡的一首写得十分绝妙的微型 诗作过点评。伊凡的《笼中鸟》是这样写的:一切功能都在退化中/唯独那张小嘴 /最发达,它一下子触动了我的生命和灵魂,还有深深的思索和共鸣,我是这样评论的:此诗画出了一类人的嘴脸和形象,其实,扩而言之,我们人类的整个儿又何尝不是'笼中鸟,地球是小笼,宇宙是大笼,人类整个儿又何尝不是'一切功能都在退化中,然而我们这张小嘴不是天天在言说真理吗,所以'最发达。这首诗 写出了一个大悲哀。后来,笔者又在发表于《澳洲彩虹鹦》上的《简论伊凡的微型诗》一文中进一步对伊凡的这首微型诗进行了如下评论:我们说真正好的诗不仅在表现,同时也在发现,陈朝晖即伊凡的这一首诗之所以让人震动,令人叫绝, 原因就是他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那就是他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都在退化之中,但促使这个退化加速的因素却在加强,那就是人们的那张'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小嘴。古代文艺理论大师写了著名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谓:'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想一想希特勒吧,他发动了惨绝人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靠的是什么,还不是他那张说话咬牙切齿的邪恶的嘴。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和现实中有了重大发现的诗人伊凡并没有把他的这个发现激动万分地径直地呕吐纸上,而是借'笼中鸟这个''立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诗人就是圣人,不懂圣人的'立象以尽意之道的诗人不是一个好的诗人。所谓圣人之道,就是诗人先得有一个足以让人法的道,他必须追求真的、美的、善的东西,而要抛弃假的、丑的、恶的东西,圣人必须能够有超凡脱俗的道德努力。陈朝晖即伊凡是懂得圣人之道的,所以他说他的诗观是:'穷尽一生,力求真善美,所以他写笼中鸟能够'立象以尽意,好的诗就是这样,它必须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叶燮语),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要求诗人写诗要情景交融,要含蓄蕴籍,要温柔敦厚的原因,不然诗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了。笔者一直对伊凡的《笼中鸟》念念不忘,常常对喜爱诗歌的朋友们提及,觉得伊凡给诗歌史贡献了一个微型诗的经典作品,这是应该祝贺他的地方。
  后来,笔者又读到由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51月出版的《微型诗存》第二卷中收录的伊凡的26首微型诗,这也让笔者十分喜爱。伊凡的这些微型诗在数量上仅次于上海的诗人圣野。笔者曾在《简论伊凡的微型诗》一文中作过如下评价:他的诗合圣人之道,他的诗写得干净利落,精练含蓄,他的诗清新、自然,不留斧凿痕迹,他的诗写得透亮,幽光满纸,他的诗写得亲切、温暖,他有一颗能够'明明德的诗心,他的诗足以'亲民,他为人的愿望是'止于至善。诗人在《根》中写到:'末路穷途时/以最敏感的部位/触及故土……’这首诗写尽了多少游子的末路穷途之苦感,谁能忘本,谁能去根?!故土是温暖的、诱人的,但又有多少末路穷途的游子能够回归故土,实现落叶归根的梦想,诗人的《根》是沉郁的,诗人的意思也是深厚的,能够给人以最敏感的触动,我们没有理由不喜欢这样的诗。诗人的《木棉花》是这样写的:'仰首向天/祈祷寒风来临/把自己燃成一把火,好了我们懂了,一个诗人具有木棉花的祈祷寒风来临的坚强的性格,而且'把自己燃成一把火,这是令人佩服的,钦敬的。可见笔者的确很喜欢伊凡的微型诗,觉得他的微型诗的路子很正,加上他做人很纯,朴实又善良,而且热情,爱诗爱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总有一天,他会有比较大的成绩的。笔者也鼓励他要出版一个个人诗集,这样在诗坛的影响也会大一些。
  果然,我的这个小我两岁的小邻居如今有了出息。一天他给我打来电话,说他要出诗集了,真让人喜出望外。其实,在笔者去年(2005年)8月在香港见到伊凡之后的这一年中,伊凡在诗上真的有了比较大的进步,觉得他的诗在修辞上,在艺术上,在语言上,在思想上,在情绪情感的把捉上以及在题材的开拓和择取上都有了相当的进步。笔者陆续在台湾的刊物上,大陆的刊物上,美国的刊物上,澳洲的刊物上以及别的一些刊物上读到了伊凡的微型诗,每次读到都有一种打心眼里的喜爱,心里暗暗佩服。让人高兴的是,诗歌界的一些别的朋友也对伊凡的微型诗情有独钟,他们纷纷将读后的喜爱之情用文字表达了出来,写了一些评论性的文章,比如寒山石、马立鞭、台客等等。这些都是笔者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笔者认为年轻一点的微型诗写手中蔡培国和伊凡可谓双璧,十分难得。
  当然,伊凡的微型诗也不是每一首都那么令人满意,他的有的诗美学效果出不来,思想、情感也过于薄弱,更可怕的是,他由于过于耽爱三行这个微型诗的形式,所以他的诗心象是被他自己的耽爱压著了,像是在做著一种痛苦地挣扎。其实别的 一些诗人包括蔡培国在内恐怕也存在这一毛病。有的诗人误认为什么都可以塞进微型诗里,结果写出了不少不堪入目的所谓微型诗,这就更等而下之了。这些也是笔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所以借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提醒他注意,在今后的创作中总要有所突破才对。好在伊凡自己也注意到了,所以他试验著写微型散文诗和别的 体型的诗歌,这是好的兆头。伊凡还表示他要多读书,增强诗外功夫,这些笔者也赞成。伊凡不凡,他应该有更大更高更多的成就。
 

『作者简介』钱志富,男,四川武胜人,生于196654日。文学博士。宁波大学外语学院任外语学院教师,现为副教授,跨文化交际研究所副所长,硕士生导师。

 

[返回目录] 

 

Send mail to staff@tianyapress.com with questions or comments about this web site.
Copyright © 2005-2009 Tianya Literature Press
Last modified: 08/09/07